c潘優鳴當時聽的愣:“爸爸,你......你說什么?”潘建亮:“大學你不要考了,這今年家里吃緊,供應不起你了。”“爸!”潘優鳴立馬激動的眼淚都出來了。按理說,他一個十八歲的大男生,真的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時候了,但是他受不了。真的受不了。從小大,父母對他的愛讓他有隔閡,他忍了。爺爺奶奶的不疼愛,他忍了。三個姐姐對他的冷嘲熱諷他忍了。他就是想著有朝一日能夠考學考出去,然后再也不靠家里了,家產他也不會繼承的,如果有一天他在外面混的出人頭地了之后,他還是會回來孝敬父母的。所以他努力的,拼命的學習。這是他唯一的出路。可,就這一條出路,爸爸竟然也不讓他讀了?潘建亮嘆息道:“我們小縣城里,你看看誰家的孩子像你這么大了,還讓家里供用讀書的?你三個姐姐都去紗廠上班了,難不成讓她們自己攢的嫁妝錢,都給你讓你上大學不成?”“爸!”潘優鳴的聲音已經抑制不住的憤怒了:“爺爺奶奶手上的私房錢都有大幾十萬了。這幾十萬塊錢在我們縣城能買好幾套房了。你別問我怎么知道的。我并沒有偷聽,我是奶奶上次在跟鄰居閑聊的時候,她自己夸出去的,家里每個孫女出嫁,她到時候陪嫁一套房子。這些也就算了,這是奶奶的私房錢。可是我們家的門面!這么多間門面房,每一間月收入都一千多,四五間門面房一個月收入也要四五千了。還有您賣沙子的場地。您一車沙子就賺多少錢?整個懷中縣菜市場,還能找到第二家比我們富裕的人家嗎?爸?你跟我說,我上大學需要我姐姐們供我學費?”那時候是九十年代。國內普遍經濟還沒有這么發達。即便是偶爾有發達的城市,也是南城和這樣的大城市,九十年代的內地小縣城,誰家能有幾間門面,月入大幾千上萬的,真的是可以方圓幾十里的富裕戶。可這樣的富裕戶,卻不愿意供一個大學生上學?潘優鳴不是傻子。他已經十八歲了。十八歲的高中生,思想已經無比成熟了,他什么抖動,甚至于他的思想比自己的父親更先進,更有想法。看到這樣的兒子,潘建亮支支吾吾半天。“爸!你告訴我為什么不愿意供用我?”潘優鳴盯著潘建亮不放。潘建亮沒回答。他要如何回答?這是一家四口老的共同商議的。家里就這么一個男孩。而且這男孩過早的就知道了自己不是親生的,如果這個男孩兒考上大學,混好了,留在外面,將來以后不回來了。誰又來管他們四個老人?那時候的淮中一帶,大部分地區都是老年人年紀大了,由兒子管。而女兒只要是嫁出去的,就是別人家的了,再回來就是親戚。所謂養兒防老,就是這個意思。兒子是要給父母摔‘老盆’的,這個兒子要是走了,以后誰來給他摔老盆兒?那他豈不是這個兒子白白抱養了?白白的養了十七八年就這樣讓他跑了不成?“你,你要是上了大學,以后不回來了!我們,我和你媽媽怎么辦?”潘建亮支支吾吾的把心中所想說了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