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思曼出生于一個破碎的家庭。
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,母親帶著她生活,父親則在離婚后很快再婚,幾乎沒有再出現在她的生活中。
盡管父親的離開給她帶來了深深的傷痛,但更令她心灰意冷的是母親的冷漠。
母親常常將她當作負擔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從未給予她足夠的關懷與愛。
沒有人引導她走出困境,生活的無助與孤獨漸漸將她推向了更深的黑暗。
從小顧思曼就是一個頑皮的孩子,不愛讀書,叛逆又頑劣。
成績總是名列班級的后幾名,但卻從不感到羞愧,反而把這一切當作是對社會不公的反叛。
她還喜歡做一些小聰明的事,比如考試時偷看別人答案,甚至在老師不注意時偷偷亂寫,得了成績后,還會自得其樂。
雖然她的智力并不算特別出眾,但總能靠著一時的機靈與小聰明勉強應付過關。
她有一種天生的反叛精神,似乎任何規矩、道德與責任都無法約束她的行動。
上了大學后,顧思曼依然沒有找到人生的方向。
她對課本上的知識提不起興趣,課堂上總是昏昏欲睡。
首到遇見了周琳,她的生活才發生了改變。
周琳并不是那種好學生,她身處社會的灰色地帶。
她喜歡交際,走得比較前衛,平時喜歡和一些社會上的小混混打交道。
顧思曼與周琳結識之后,逐漸被她帶入了一個充滿誘惑的世界。
周琳是個能言善辯、腦袋靈活的人,她的交際圈幾乎沒有她搞不定的人,尤其擅長勾結一些有權有勢的人。
周琳很快就拉攏顧思曼一起加入了她的團體,開始做一些不法的交易,參與一些低層次的社會活動。
周琳又給顧思曼介紹了一個叫“高利貸”的行業,顧思曼初時并不懂,但隨著接觸逐漸增加,她也學會了如何以暴力和威脅去催收債務,賺取不菲的傭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