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二龍借著跟黃志國吃午飯的時候,跟黃志國建議,可以把現在的生產小作坊再擴大一些,多招點工人。
“這會不會太激進了?”黃志國問。
“叔,相信我,你也看見了,在外地,自行車的需求量有多大。”
“而我們渝城,因為地形的原因,沒辦法發展自行車。”
“可大家還是需要出行,平時還是需要帶點貨什么的。就靠那些公交電車,完全滿足不了大家的出行。”
“但現在的摩托車,就非常適合我們這邊的需要,馬力足,爬山涉水都沒問題,以后銷量會更大,供不應求。”
“你完全可以利用這一優勢,擴大經營,現在先接廠子里的各種配套零件生產。這生產的各種零件多了,你也可以自己組裝。”
徐二龍誠心誠意的跟黃志國建議著。
他相信,黃志國這方面是專業的,也懂得這方面的技術。
只不過,更需要旁邊有一種超長遠的眼光,替他指點一下前路。
畢竟,這摩幫可以風光十幾二十年,抓住這個風口,可以起飛。
“如果是因為資金方面的問題,可以找銀行貸款,別怕有貸款壓力,這是借雞生蛋的行為,先借別人的雞,來把蛋生了。這樣可以提前吃上雞蛋。而不用自己慢慢養雞。”徐二龍給黃志國打著比方。
“這道理我懂。”黃志國點頭。
“你想想,這改革開放后,大家的生活慢慢好起來,大家會慢慢從自行車,轉變過來買摩托車。不說別的,至少以后保有量,會達幾千萬輛,你想想,這么大的一個市場在這兒擺著,你還怕摩配廠開大了?”徐二龍跟黃志國舉著例。
黃志國被徐二龍說得心動。
他自己跑市場,也懂現在國內的情形。
這市場一放開,經濟越來越活,大家都在各種想辦法掙錢,是八仙過海,各顯神通,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過。
像徐二龍這種有錢人會越來越多,想有一個符合本地地形的代步車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。
現在生產出來的摩托車就是供不應求。
如果以后真的保有量那么高,那是多大的天文數字。
黃志國原本是想穩步發展,先生產這么幾個配套零件,再慢慢擴大經營。
可現在,徐二龍給他指路,是要借雞下蛋,借船出海。
借船出海,從小舢板,直接給升成大游輪。
雖然看上去,能跑得更遠,撈得更多,可遇上的風浪,也會更大。
黃志國深思著,是遠處打魚呢,還是近處撈蝦?
“叔,你要是不相信,底氣不足,我可以投一些資金進來,算是入股,風險共擔,這樣,你可放心?”徐二龍詢問。
風險共擔?黃志國望向徐二龍。
“當然,你也不用現在就回答,你可以回去好好考慮考慮。但是,叔,我也是看你這人特別的投緣,所以,我才這么多話的。我是真心希望你能做大做強。”徐二龍笑著說:“你做大做強了,以后我摩托車升級換代,也好找你啊。”
黃志國跟著樂呵起來:“沒問題,不管我有沒有做大做強,如果以后有需要幫忙的,我肯定會幫。”ζΘ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