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體:    護眼關燈

第1章 偏科的英語狀元 (第1頁)

在這個繁華的都市中,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已的故事,沒有重生,也非權貴,畢業于華夏傳媒大學的林岳,擁有英語和新聞學雙學位。學英語是因為高中時期不熱愛數學物理,經常面臨英語接近記分,數學80的的尷尬,而我們都知道文科主要記性好,通常總成績不會太差,令當時的班主任異常頭疼。

其實,并不是林岳不愛學習,而是非常討厭那個膀大腰圓,說話一口蒜味的數學女老師,在高三上學期,班主任李老師沒有辦法只能拿出老師通用的絕招——叫家長。在林父的棒打腳踢之下,并不愚笨的林岳瘋狂補習數學,高考以610的成績考入了傳媒大學。

報考英語專業,只是因為林父和李老師覺得你既然英語149,全市英語狀元,那就學英語吧。之所以報考華夏傳媒大學,是因為林岳單純的覺得這個學校名字很酷,聽起來很牛,雖然這所大學確實很牛。這樣的想法也是讓林父和李老師哭笑不得,畢竟自已的兒子和學生上的上的也是名校。

至于,輔修新聞學則是因為林岳小時侯,鄰居家的叔叔因為礦難事故去世,家里人投訴無門,也經常看到城管追攆村里出門擺攤維持生計的父老鄉親,自已想為他們發聲,怎么發聲呢?林岳單純的想到了當一名記者,曝光社會上的不公現象。這樣一想,其實林岳小時侯便有為民請命的正義感。

大學時侯,林岳便瘋狂的充實自已,大量閱讀,大量寫作,逐漸成為了外國語學院和新聞學院的有名的筆桿子。其實人生就是這樣,可能看起來三腳踹不出一個屁的人,說話結結巴巴,有時在那么一瞬間,整個人就開竅了,儼然換了一個人一樣。如果非要用一個成語形容,可能“厚積薄發”比較恰當。

當別的通學,還在校園擺攤賣電腦、兼職當家教的時侯,林岳已經靠著自已的才華每月收入5000多,要知道當時通學的生活費每月才800,白領工資才3000左右。林岳的收入來源非常簡單,英語從小都不錯,腦子也好使,大二便過了英語專業八級,靠著給人當翻譯,就能足夠讓自已生活,有時侯還給家里寄錢,林父還奇怪這孩子當地在學校是不是又胡搞了,又開始不好好學習了,看老子回頭怎么收拾他。

讓林岳徹底頓悟是因為兩件事,院長看他形象不錯,而且英語發音是標準的英式,恰逢當時南洋有個農運會,從歐洲來了一家文旅公司,便介紹林岳去當大會的通聲翻譯,三天時間竟然讓林岳收獲了5萬的傭金,后來林岳才知道通聲傳譯是按小時結算的,時薪從1200到3萬不等,不過他沒想那么多,反手買了兩瓶茅酒送給了院長以表感謝。從這一點上看,林岳并不是那種那種傻乎乎,不懂人情世故的傻青年。

『點此報錯』『加入書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