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謙前世畢竟不算是一個真正的商人,而只是一個學術性的企業家而已。
所以他也是直到馬忠民找上門來時,這才想起來......電影其實也不一定非得靠著票房分成來賺錢的!
薅贊助商的羊毛,同樣可以大賺特賺一筆。甚至有的電影,根本都還不等開拍,人家就已經通過贊助商把投資的錢賺了回來。
不然的話,為什么每年票房大賣的電影其實也就那么兩三部,大多數的電影上映后都沒什么人看,可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愿意給電影投資呢?
當然,也不是說隨便拍一部電影就能拉來贊助商。首先必須得有一個出名的導演,然后再有至少一兩個人氣不錯的明星,再加上一個大制作的噱頭,才能讓贊助商甘愿掏錢。
按說《大撒把》只是一部小成本、小制作的電影,導演更是一個新人,也只有擔任男主角的葛尤才稍微有點名氣。但是在還沒拍《編輯部的故事》之前,其實葛尤也只能算是一個知名的三流小演員而已。
這樣的組合,想要獲得幾十萬的商家贊助,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但誰讓馬忠民對王謙十分信任呢,甚至都沒問王謙這部電影導演是誰、投資多少錢,就敢直接答應贊助五十萬來打廣告,這也是沒誰了!
不過這件事也是讓王謙的思路一下開闊了起來,自己一個穿越過來的人,拍個電影居然還得靠著將來的票房收入賺錢,丟不丟人啊!
而且只拉了服裝廠一個贊助商那哪夠?他也不能老薅熟人的羊毛不是?
趁著現在電影還沒拍完,肯定得再多找點贊助商才行!
不過這年頭,想找到一個有廣告意識,還舍得在這上面投資的人也真不容易。
他坐在那里琢磨了半天,無意中看到客廳角落里放著的一箱健立寶飲料,頓時眼睛一亮。
這個好像行啊!健立寶一年下來,光在羊視打廣告就得花不少錢,管理層的廣告意識肯定有。唯一不確定的就是......人家是否能看上他們這部電影的宣傳效果。
還是那句話,并不是隨便什么電影都能拉來贊助商的,沒有名導演、大明星的片子,人家商家也不會看上,自然不會隨便給你投錢。
但是王謙覺得自己還是應該試一試。
當下他就把那個飲料箱抱過來,在上面找到廠家的聯系電話打了過去......
接電話的是銷售科的一個小姑娘,待王謙說明自己的意思后,對方又給他轉接了宣傳科。
這次是一個中年男人接的電話,得知王謙的想法后還挺感興趣,畢竟在電影劇情內植入商品廣告,在此之前國內似乎還沒有先例。